近日
重慶市政府印發(fā)
《關于公布第四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》
正式公布7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
在此次評選中
云陽共有一處古遺址和四處古建筑
成功入選
入選數量位列全市前列
截至目前
我縣已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
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(含本次新增5處)
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9處
文物保護體系日趨完善
歷史文脈得到有效賡續(xù)
云安鹽業(yè)遺址:跨越千年的“白色黃金”見證者
此次入選的古遺址為云安鹽業(yè)遺址,時間跨度由漢代至民國時期,該遺址位于云陽縣云安鎮(zhèn)杉樹林社區(qū)、箭樓社區(qū),是本次名單中極具分量的項目。它并非單一遺跡,而是包含了白兔井、浣溪井、祖師廟、工人俱樂部四個核心文物點的遺址群。
白兔井: 相傳始于漢代,是云安鹽場的“祖井”,我國乃至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大口淺井。其八邊形井口、石木結構井壁,是研究中國鹽業(yè)史、鹽文化與早期制鹽工藝的核心實物,見證了云陽“因鹽立縣、因鹽而興”的2100余年歷史。
浣溪井: 始建于唐代,現存結構為晚清至民國時期,圓形鹽井,是云安鹽業(yè)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重要實證。
祖師廟: 晚清建筑, 作為云安鹽場文化的代表,其建筑形制、木雕彩繪等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精神信仰和地方營建特色,具有重要的民俗與建筑研究價值。
工人俱樂部: 始建于民國時期,這座曾服務于鹽廠工人的大型磚木建筑,是傳統(tǒng)建筑技術適應近現代大空間需求的成功探索,承載了云安鹽業(yè)輝煌末期及產業(yè)工人的集體記憶,其意義獨特,是云安鎮(zhèn)的一個重要標志。
該遺址完整串聯了從漢代鑿井汲鹵開端,歷經唐宋發(fā)展,到明清民國鼎盛,直至近現代轉型的云安鹽業(yè)兩千年興衰史,是研究中國鹽業(yè)史、鹽文化、地方經濟發(fā)展史以及古代至近現代工程技術不可多得的綜合性、活態(tài)化遺址群落。尤其值得關注的是,2024年底,國家文物局已將云安鹽業(yè)遺址納入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,拿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“入場券”。此次成功入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為我縣系統(tǒng)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相關的保護、研究、展示等核心工作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和有利條件。
四處古建筑:各具風華,共繪歷史畫卷
本次同時入選第四批市級文保單位的
還有四處各具特色的清代古建筑
分別為南溪高祖廟、云安文峰塔
雙龍東江橋、程氏宗祠
高祖廟: 位于南溪鎮(zhèn)長洪社區(qū),湯溪河與鹽渠小河交匯處。為紀念漢高祖劉邦而建,現存建筑主要為清乾隆年間續(xù)修。其四合院布局精巧,戲樓飛檐翹角,風火山墻、檐下彩繪、屋脊泥塑裝飾精美華麗,是渝東地區(qū)清代祠堂建筑與裝飾藝術的杰出代表,兼具重要的歷史、藝術、科學和社會價值。
云安文峰塔: 矗立于云安鎮(zhèn)杉樹林社區(qū)寶塔坡,東臨湯溪河。這座清咸豐年間由鹽場官員籌資興建的七級樓閣式磚石塔,通高25米,六角攢尖頂(頂損)。它承載著古人祈求文運昌盛的美好愿望,是云安古鎮(zhèn)的重要地標,其建筑形制對研究清代渝東地區(qū)古塔藝術具有重要價值。
雙龍東江橋: 坐落于雙龍鎮(zhèn)沿溪村扁通峽,跨越彭溪河支流。這座建于清光緒六年(1880年)的石質單拱橋,結構嚴謹,造型古樸。橋身陰刻“東江橋”三字清晰可見。歷經近一個半世紀風雨,至今仍在使用,是古代石拱橋建造技藝的實物典范,也是當地歷史交通與民俗生活的活態(tài)見證。
程氏宗祠: 位于盤龍街道合龍村(注:根據最新名單地點),北臨長江。始建于清宣統(tǒng)二年(1911年),1929年建成。四合院布局,風火山墻,青瓦屋面。前廳戲樓、左右?guī)?、正廳等建筑保存較好,內部抬梁構架穩(wěn)固,飾有鮮艷精美的彩繪和生動彩塑,是研究清代晚期祠堂建筑風貌、宗族文化以及地方彩繪彩塑藝術的珍貴實例。
縣文管所相關負責人表示,云安鹽業(yè)遺址的打包申報成功,凸顯了其在區(qū)域鹽業(yè)歷史中的核心地位和整體保護的重要性。四處古建筑則從祠堂、文塔、橋梁等不同維度展現了清代云陽乃至渝東地區(qū)的社會生活、工程技術、文化藝術與精神信仰。這批“市級文?!钡男律矸荩貙槭刈o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開啟新的篇章。
云陽將圍繞本次成功申報的經驗和豐厚的文物資源基礎,持續(xù)深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,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,讓這些承載著云陽千年記憶的文化瑰寶煥發(fā)新的生機與活力,為建設大三峽文旅新地標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和資源賦能。
記者 賀元河 劉琴(實習)
云陽報第20200806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