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陽網訊(記者 譚啟云)農忙時節(jié),我縣田間地頭躍動著農業(yè)社會化服務新圖景。當地通過推廣"集體經濟組織+農戶+托管服務組織"模式,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破解農戶口瓶頸,實現畝均耕作成本降低60元。
近日,在路陽鎮(zhèn)文武村的連片水田里,5臺大型耕整機正進行插秧前整地作業(yè)。種植大戶唐孝斌給記者算起經濟賬:"承包的200畝地,過去人工打田需20天,現在托管服務5天就能完成,每畝直接省下60元成本。"這位種糧能手坦言,機械化服務讓他從繁重農活中解放出來。
為培育社會化服務主體,路陽鎮(zhèn)三年來累計投入300余萬元專項資金,對集中育秧、機械化作業(yè)等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實施補貼。該鎮(zhèn)宣傳委員譚偉介紹,目前正通過"集體經濟組織+農戶+托管服務組織"模式整村推進托管服務,預計全年服務面積將突破8000畝。
作為重慶水稻主產區(qū),我縣今年組織30家專業(yè)服務組織,為農戶提供涵蓋耕種管收烘的全鏈條服務。春播期間投入的4.12萬臺(套)農機具,在廣袤田疇奏響現代農業(yè)協奏曲。數據顯示,全縣已實施農業(yè)社會化服務20萬畝次,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6.26%,科技賦能正重塑傳統農耕圖景。
云陽報第20200806期